?
一開學就生病?這些秋季高發(fā)“開學病”,家長和孩子一定要謹防!
為什么孩子一上學就容易生病呢? 這是因為,開學后大量學生聚集在校園和班級的公共空間里,給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創(chuàng)造了有利條件。 加上此時正值夏秋換季,瓜果豐富,早晚溫差大,如果孩子貪食生冷或夜間睡眠腹部受寒,容易出現(xiàn)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癥狀。 不讓開學季成為“生病季” 01緩解焦慮情緒 孩子們上學后需要有一個適應期,家長要以積極的態(tài)度幫助寶貝一起渡過難關(guān),提前給寶貝做好心理建設(shè)。 家長可以先帶孩子熟悉一下學校的環(huán)境,多與老師交流。在孩子初入學的一兩個月里,家長應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,給他們心理上的安全感,讓小朋友逐漸去接受新環(huán)境。除此之外,入學前就開始鼓勵寶貝自己動手做事。自理能力強的寶貝會很自信,在集體生活中有成就感,心情好了,生病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。 02飲食合理營養(yǎng)均衡 營養(yǎng)是身體健康的物質(zhì)基礎(chǔ),孩子飲食不均衡,容易引起貧血或其他營養(yǎng)元素缺乏的情況,從而使抵抗力下降,反復生病。因此,提高免疫力,營養(yǎng)搭配很重要。 家長可以根據(jù)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最新發(fā)布的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的推薦,讓孩子攝入足夠的魚、瘦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、蔬菜、水果等。合理安排進餐時間、進食數(shù)量,養(yǎng)成不偏食、不挑食的好習慣,盡量不在飯前吃過多的零食、飲料等,同時要注意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進食的能力。 孩子入學后,家長可以多與老師溝通孩子每日進餐情況,合理安排晚餐,切勿因擔心孩子午餐在學校吃不飽而將晚餐做得過于豐盛,這樣反而有可能造成孩子營養(yǎng)不均衡或消化不良,導致生病。 03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 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步驟,養(yǎng)成飯前、便后、外出回到家后及時洗手的良好衛(wèi)生習慣。勤洗手、勤漱口,咳嗽噴嚏時要注意掩口鼻。這些小細節(jié)都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間的交叉感染。 04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發(fā)育的先決條件,一些孩子睡覺晚、睡眠少,加上家長也經(jīng)常熬夜,孩子的睡眠時間得不到很好的保障,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。所以,家長應讓孩子養(yǎng)成早睡早起的習慣,盡量能在晚上9點前入睡。 05積極參加戶外活動 可以帶孩子們參加一些戶外活動。適當?shù)膽敉饣顒涌梢源龠M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長發(fā)育,強健體魄,提高孩子的免疫力。此外,戶外活動還可促進孩子與更多的小朋友交往,有利于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,可以讓他們以后更好地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。早晚紫外線弱的時候,家長記得讓孩子多出去戶外享受一下日光浴。 06學會表達自我需求 家長要在孩子入園、入學前教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需要,如“老師,我要尿尿/便便”“老師,我尿褲子了”“老師,我要喝水”“老師,我吃飽了/沒吃飽”等。 07按時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預防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,可有效避免如水痘、麻疹、手足口病、流感等傳染病。 那么,開學后孩子還應該注意防范哪些疾病呢?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原體,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,包括:經(jīng)被污染的食物、水,近距離接觸病例嘔吐物和排泄物,或者接觸感染者污染的物品等。 諾如病毒極容易在密集人群中,如學校、幼兒園、養(yǎng)老院、社區(qū)、餐館等處引起急性腸胃炎爆發(fā)。 主要癥狀: 諾如病毒人人易感,感染后一般12-48小時出現(xiàn)癥狀,導致急性胃腸炎,主要表現(xiàn)為嘔吐、腹瀉、發(fā)熱、畏寒等。 防病措施: ①注意洗手衛(wèi)生,用肥皂和清水認真洗手,以及每次進食、準備和加工食物前。 ②水果和蔬菜食用前應認真清洗,食物煮熟后方可食用,尤其是牡蠣和其他貝類海產(chǎn)品應深度加工后食用。 ③減少外出聚餐,少去擁擠場所,加強室內(nèi)通風。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,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,呼吸道及接觸傳播,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、皰疹液、鼻咽分泌物、唾液,及接觸被其污染的手、用具或環(huán)境而感染。 ?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(fā)生,但在秋冬季節(jié)多見,開學后學校、幼兒園等集體環(huán)境可出現(xiàn)小流行。5歲及以下兒童是手足口病的高發(fā)易感人群。主要癥狀: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,通常情況下會出現(xiàn)低燒、食欲不佳、精神萎靡等前期癥狀。隨后會出現(xiàn)咽喉疼痛或者口腔干燥,繼而孩子的口腔黏膜上就會出現(xiàn)1-3毫米大小的水皰,之后變成潰瘍。 接下來,孩子的手、腳或其他皮膚上會出現(xiàn)水皰一樣的疹子。這些疹子長在表皮下,比較厚和堅實,且長在手指和手掌的邊緣部位或軀干末端。 上述癥狀不一定全部出現(xiàn),一些孩子就只是低燒,口腔里出現(xiàn)疹子。 防病措施: ①勤洗手:飯前便后、接觸孩子前、處理糞便及嘔吐物后均要及時洗手。 ②勤通風:每天要開窗通風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鐘。 ③勤消毒:清洗、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、奶瓶、奶嘴、玩具和其他物品。 ④勤觀察:留意孩子口腔、手、足、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,如有,則盡早就醫(yī)。 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的“表兄弟”——皰疹性咽峽炎,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(fā)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?yōu)樘卣鞯募毙詡魅拘匝暑a炎。夏秋季高發(fā),主要侵犯1—7歲兒童。 皰疹性咽峽炎以接觸傳播為主,傳染性很強。最常見的是通過密切接觸患者的泌物,或被其污染的手、毛巾、玩具、餐具、床上用品等而發(fā)生感染。 主要癥狀: 患兒多表現(xiàn)為發(fā)熱、咽峽部皰疹、咽痛、流涎,咽痛影響進食,少數(shù)嚴重患者可并發(fā)高熱驚厥、腦炎等。 皰疹性咽峽炎病程是5-7天,嚴重的(多見于<3歲兒童)可能要2周。 防病措施: ①勤洗手:飯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動清水或肥皂洗手,持續(xù)至少20秒。 ②勤通風:家中應每天開窗通風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鐘。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時,盡量避免帶孩子到人多或者空氣流通差的地方。 ③勤清潔:孩子的餐具、奶瓶等物品,使用前要煮沸20分鐘或高溫消毒;玩具、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。